看云南电商扶贫如何“活”起来

盛夏7月正值土豆成熟时节。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出发驱车半个小时就来到了沙河乡允俸村忙孝马铃薯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站在这座崭新的二层白色小楼之上,楼前绿油油的土豆枝叶上,洁白淡紫相间的土豆花在绿叶间若隐若现,更有连片的水稻随风摇曳……

2011年,忙孝马铃薯合作社从100多家农户发展起来,如今已经接近400户,2018年合作社员共种植马铃薯3000亩,可实现总产值达2000余万元,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允俸村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今年我们种植了600多个品种的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玲介绍。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个两层小楼里,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是以郭华春专家为主的农业专家们的办公场所,设备间则陈列着植保无人飞机、动力喷雾机、背负式喷雾机等现代农机设备。

如果把云南省农村电子商务比作一个人的话,每一个农户就是一个活跃的细胞,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可以被视为肌肉组织。如今,像忙孝马铃薯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肌肉组织已经遍布云南省各地。

强健肌肉: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12.4%

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农民联合起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

2018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引领带动下,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数量持续增长、质量明显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18年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万余个,比上年增加6628个,增长12.4%。

在电商扶贫的全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广农业技术、保证农产品品质、稳定农产品货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县城出发,沿着柏油路行驶10多分钟,贺派乡芒抗社区即出现在眼前。站在芒抗凤梨地头,果农现摘现切的金丝凤梨软糯、香甜,让每一个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从我们这儿采购的凤梨,经销商将它们拉出去几公里后就会贴上台湾凤梨的标志。”贺派乡乡长杨萍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据介绍,目前芒抗社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甘蔗、凤梨,凤梨的自主种植规模在2000多亩。尽管芒抗凤梨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品质优良,在县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长期面对无品牌、销路单一、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问题的影响。

“通过商务部门的牵线搭桥,我们与全城电商集团进行了对接,后续将打造‘芒抗金丝凤梨’品牌,并且以芒抗社区为中心,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8000亩左右。”杨萍介绍道。

全城电商集团董事长徐小波则对芒抗金丝凤梨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目前已经着手引导村集体注册商标。他表示:“过去我们销售出去之后发现没有货源,农民通常三吨五吨地销售给批发商了,价格很低。因此,为保证供货,今年我们与农业合作社签订了400吨的采购合同,采购溢价20%~30%左右,通过“电商服务中心+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方式,打造金丝凤梨的产业公共品牌,用品牌引领产业,用标准提升产业,用电商拓展渠道,用溢价帮助农民增收。”

耿马县商务局局长杨红梅说:“耿马自治县充分借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优势,发挥服务商全城电商的产业电商服务优势,集中进行金丝凤梨的品牌打造和销售,通过电商品牌的推广和营销,一个产业就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武装大脑:电商扶贫中心“扶质”更“扶智”

在耿马自治县四排山乡石佛洞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一边展示的是当地农产品、佤族同胞手工制作的毛肚毯等土特产,另一边的货架上则陈列着洗衣粉、牙刷等现代日用品,“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和谐共生。

2017年,耿马自治县在被列为全国第四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当地党委、政府为充分发挥电商的运营专业优势,通过引进外来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商,全力实施电商扶贫全覆盖工程,石佛洞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就是这一电商扶贫体系的基础层级。

耿马自治县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商江西全城电商集团董事长徐小波介绍,公司重点聚焦农产品上行,认真分析农产品上行的各种瓶颈问题,提出了建设覆盖城乡的电商扶贫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体系。

走进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大数据采集中心,产品溯源采集中心,网商培训中心,企业电商孵化基地,直播中心,产品策划、摄影、展示中心等向人们直观地展示了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全城电商提出的“电商扶贫车间”模式给参观人员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最重要的是电商扶贫车间以数据为核心,建立农村农民在从种植到生产,生产到流通的过程中合理分享利润的运营机制,从根本上破解了农村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据介绍,电商扶贫车间是着眼于农产品上行流通体系建设,是根据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中各级部门需建成的县(区)、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孕育而生,在建成乡级公共服务站的同时,整合农业局、供销社、邮政局、人社局现有资源,改造提升一个集公共服务、选品、分拣、仓储、检测、品牌、包装、仓配、人才实习基地为一体的多功能产品供应链管理综合服务车间。

“贫困户生产的初级农产品运送到产业扶贫车间后,通过清洗、分拣、初加工、检测、预包装等步骤,实现加工流程全程可追溯。合格的标准产品进行SC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的‘三品认证’以及统一包装产出标准化产品后,再进行全渠道统一销售。这一举措不仅最大限度增加产品的溢价,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临翔区商务局电商中心负责人杨滔介绍道。

“电商扶贫中心的功能不仅是增加产品溢价,还能通过产品销售数据引导生产端,可以说是电商产业扶贫的大脑,我们从临沧市临翔区开始推出第一批电商扶贫车间,现在在耿马自治县等其他县域不断推出,希望为县域产业上行探索一条新的路径。”徐小波说道。

在“扶质”的基础上,耿马自治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扶智”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尽快培养农村电商带头人,中心为企业、网商提供49项免费服务,围绕电子商务实操、网络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区乡村干部、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等群体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农村青年电商实用技能。

疏通血管:改善提升农村物流设施

“2019年第二季度临翔区农特产品全国销售排名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云南、福建、广东……”7月17日,站在临翔区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中心电子显示牌前,杨滔向记者介绍道。随着一项项数据的不断更新跳动,当地的山货借助电商的“翅膀”飞往全国各地,销售线型图相互交错仿佛是流淌在电子商务版图上的条条“血管”。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物流的服务能力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当前,很多物流收货、送货只能到达县镇或交通便利的快递点,因此许多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收寄快递非常麻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云南就属于此类“偏远山区”,然而记者在石佛洞村电商服务站点看到的一份快递资费标准却令人印象深刻。

这份贴在墙上的资费标准显示:云南始发的标准快递到云南、贵州一区仅需4元,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四区仅需十元。这一收费标准放之全国都可谓非常低廉。

据介绍,为解决物流成本高、销路不畅等问题,临翔区通过建立物流中心仓储,开发共享智慧物流配送软件,将传统商贸,农产品上行等众多社会物流资源全面整合,形成数据一体化,建立邮政及各大物流企业融合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同时,通过引进电商平台企业和大型农产品分销合作平台落地,实现特色产品实现异地分销,开展跨区域营销推广合作,促进农产品走出临翔。

“我们的快递业务由第三方物流协作公司承揽,他们跟快递公司签订合同将货物统一配送到各个乡镇。每个乡镇均配备一台电瓶车,用于将货品配送到每个村。每个村级点也设有快递超市,可收货发货。”杨滔介绍道。

供给营养:共赢模式是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电商平台通过“原产地直采”等方式压缩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可以放大利润空间,提供了盈利可能性。云南省电商扶贫建立的涵盖农户、农业合作社、电商中心、电商平台、培训讲师、物流体系的共赢模式则为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供给了“营养”。

以忙孝马铃薯合作社和中山村为例,农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集中到公司集中销售,除了商品销售的初次受益外,合作社还可以按照持股比例每年有分红收入,这部分资金可用于扩大生产,也可分配给农民,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今年我们与农业合作社签订的金丝凤梨价格为1.3元/斤,在产品销售后,我们还要将利润的50%返回到合作社,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徐小波介绍道。

区别于传统的电商培训,耿马自治县电商培训中心内的培训讲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更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讲师也是电商项目的参与方,可以从项目中享受分成,这样能调动讲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杨红梅说道。

如今凭借大数据的支撑以及电商人才培养、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物流仓配、农产品上行、农产品等多个体系建设,以耿马自治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云南农村电商在助推精准扶贫、保障民生中的作用正不断凸显,而坚实的层级设置、合理的利益分配、系统性的程序设置也让云南电子商务真正“活”起来了。

政策东风劲吹:国贫县实现全覆盖

为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商务部选取全国8个省份试点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2014年至今,此项工作由初步试点到逐步展开,各项政策连续出台。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前四批756个示范县实现网络零售额6192.4亿元,同比增长43%,累计建设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000多个,乡村服务站点8万多个。

据云南省商务厅厅长助理肖伟介绍,自2015年开始,云南省深入参与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中。截至目前,云南省96个县属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二,所有国贫县实现全覆盖。

在他看来,云南农产品具有品类多、规模小、分布广等特点,电子商务是助力云南省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世界上超过50%以上的生物在云南省都能找到。”

云南省从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开始,截至目前,所有的行政区划实现了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在乡镇和村级有需求的地方也都实现了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云南省每年对干部、县长、生产企业、加工企业、电商企业等负责人的培训不低于三万人次,通过几年的持续培训,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力。

“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云南省2018年的网络零售总额增幅位居全国前列,比全国高出20%以上。通过第三方数据统计,2019年1~6月,云南省的网络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以上,带动了全省的电商发展,特别是在精准扶贫方面。”云南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电商扶贫的蓬勃发展,“有困难找电商”成了所有贫困县的共识。2018年,云南省大理市、丽江市出现大蒜滞销现象,后来借助电商的力量,不到一个月销售了1000吨产品,很好地解决了当地产品卖难的问题。“电商的作用不仅仅是线上销售,而且是从其他渠道把产品宣传出去,助力扶贫工作。”该负责人说道。

在他看来,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推进,整个云南省农村物流设施得到很好地改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电商生态得到很好地提升,形成了以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上行、实现百姓增收致富的良好电商生态。

2018年12月19日,由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指导,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办、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思源工程”)承办的首届中国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会在北京举行开幕式,来自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20多个贫困县的280家企业参会(含248家参展企业),其中云南省参展的产品品类数量最多。

“思源工程出资为云南省各类产品入驻各大平台扶贫馆进行对接服务。更为重要的是,思源工程从贫困地区遴选出一批优秀的电商扶贫品牌推介产品,而且捐资让一些有潜力的农特产品企业完成‘三品一标’认证申请,完成农产品从不标准到标准的转变。”该负责人介绍道。

仅2018年,云南省共有34个品类的产品通过思源工程的认证申请实现了有品牌、有标准的蜕变。

此外,借助公共电商平台和云南省自有平台,云南省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百花齐放”。据介绍,目前,拼多多、京东等平台已经在云南设立相应的落地机构;2018年,云南省农产品已入驻阿里巴巴兴农扶贫频道;云南省“云品荟”平台已经上线,从最初的产品直供平台转变为供应链服务平台,入驻产品超过1300多种。

声明:本站文章均为投稿与网络转载,五比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标有明确的来源信息。文章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五比零立场,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有涉及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五比零提供展示的品牌网站或旗舰店图片不随官方改版更新,仅供参考,以官方实际页面为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