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移动支付有突破也存风险

移动支付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经贸和消费的重要交易载体,对于“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港澳地区的部分移动支付工具进入内地跨境使用已经突破了身份认证障碍,并已进入了监管机构认可的清算体系以防控风险。但是内地进入港澳及港澳之间的跨境移动支付,还受到港澳地区发展水平和三地存在监管空隙的影响,使用范围小,并夹杂着可能危及国家金融安全的风险。

业内专家建议,未来宜规范市场操作,促进移动支付在港澳地区普及,进一步对接三地身份认证和监管政策,扩大大湾区跨境移动支付应用。特别是应将内地进入港澳的跨境移动支付也纳入监管机构认可的清算体系,提升透明度。此举不仅可以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保障国家金融安全,还可以为未来东盟等地区的跨境、跨币种清算提供操作范例。

破障碍、控风险,港澳进入内地的跨境移动支付不断扩围

目前港澳用户使用的移动支付工具包括三大类别:一是当地运营商开发的仅可在当地使用的电子钱包;二是国际运营商开发的、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跨境使用但场景不算广泛的工具,如苹果支付;三是与内地运营商合作开发、已经具有跨境功能的港澳版本的工具,分别为港澳银联云闪付APP、港版微信支付、港版支付宝。

由于三地存在身份信息认证障碍,港澳居民以前在内地不能跨境使用港澳版本的移动支付工具。在中国人民银行和港澳特区金融监管部门共同推动的试点中,内地与港澳对接了身份认证和监管政策,并将港澳版本移动支付工具在内地的跨境移动支付业务,纳入了监管机构认可的清算体系,做到了风险可控。

2018年9月,港澳银联云闪付APP率先实现了港澳与内地、港澳之间的跨境应用。目前港澳银联云闪付APP在广州和深圳的商户覆盖率已经接近八成,跨境交通也可应用,正在加快拓展生活缴费、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使用范围。此外,银联还建设了“银联国际开发者平台”,开放多样化银联支付产品和服务接口,帮助境内外机构、商户、软件开发商等便利地在大湾区开展移动支付业务。

2018年10月及2019年3月,港版微信支付与港版支付宝也先后实现了与内地的跨境联通。港版微信支付接通的内地商户数量逾86万家,港版支付宝覆盖了大湾区的数十万商家,今年还将推进至内地更多地区。这些突破让港澳同胞在内地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解决餐饮、交通、购物、娱乐、医疗等支付需求。

香港“智慧城市联盟”金融科技委员会主席陈家豪表示,在数字经济浪潮驱动下,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民生之需、金融之重。实现身份认证信息和监管政策的对接,可以促进大湾区跨境移动支付业务整合发展,这有助于大湾区的人文、经济交流和市场要素流通,利于三地经济和社会生活融合。

发展不同步、监管有空隙,大湾区跨境移动支付尚存限制和风险

港澳居民因为拥有信用卡和储值支付工具的使用习惯(如香港在零售和交通等领域通用“八达通”卡),以及出于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性的考虑,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不高,港澳移动支付市场尚在起步阶段,与内地水平不相当,所以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推进跨境移动支付仍有限制。此外,内地与港澳之间还存在监管空隙,内地进入港澳的跨境移动支付,存在逃脱外汇监管的资本跨境流动风险。

首先,港澳移动支付用户比例偏低,支持移动支付的商户有限,跨境应用尚不普遍。综合港澳金融监管部门的统计数据和移动支付行业的市场调查结果,截至2018年底,香港移动支付用户占香港居民总数的比例约为43%,与内地超过60%的水平有一定差距。澳门的市场规模更是远远小于香港。

不仅如此,虽然内地的主要移动支付工具进入港澳时可以跨境使用,但是除了内地游客经常消费的场所,港澳的大部分商户还不能接受移动支付,尤其是跨境移动支付,港澳之间的跨境应用也处于初期开发状态。

其次,在港澳居民已经质疑移动支付安全性的同时,市场上还存在不规范操作,进一步阻碍了移动支付在港澳地区普及。记者调研了解到,有些运营商滥用用户信息;不同运营商之间还以折扣竞赛、排他性服务、捆绑销售、虚假广告等方式进行不良竞争。

此外,一些移动支付平台在跨境业务中采用不透明的封闭模式,游走于灰色地带延伸支付功能,挪用备付金发展资金池进行高风险投资和放高利贷;以及以弱认证方式为客户开立全功能账户,不执行支付限额管理规定等。这些行为会加剧金融风险跨行业及跨境传导。

第三,部分境外移动支付脱离外汇监管,易导致资金外流和金融风险。内地与港澳的监管部门均要求,移动支付运营商须与合规商户进行规范操作,但因为跨境而产生的监管空隙,却成为了违规行为的发展空间。

银联国际香港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在开展跨境业务时,并未像传统金融机构一样接受全方位监管,尤其是采用封闭式模式的机构,存在空间可以混淆本地与跨境交易、经营项目下与资本项目下交易,以及隐藏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使银行无法对境内外交易进行真实性识别和追踪,使资金转移脱离了国家外汇监管。这些行为不利于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管,会导致资金外流,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在香港从事母婴产品销售的陈先生谈到,有些商户受到利益驱使,将移动支付二维码发送给有需要的内地人员,让其以消费名义进行无限次支付,资金就可以直接进入境外商户的境外账户中。如果移动支付营运商不予理会,这种操作很容易进行。

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目前香港本地一些商户可以接受内地的移动支付工具付款,但这类移动支付工具的运作受内地相关法规监管,不在香港相关法律的规管范畴之内,香港监管机构很难掌握其交易情况。

推动、规范跨境移动支付,促进湾区融合及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鉴于当前大湾区内跨境移动支付存在不同的发展状态和监管空隙,以及不少运营商正在争夺这一市场,业界专家建议,粤港澳三地宜合力推动并规范大湾区跨境移动支付发展,促进湾区融合和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第一,从信息流和资金流入手规范市场,提升港澳居民对移动支付信赖度。

从“信息流”入手。业内专家和企业认为,在“断直连”的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强化关键业务环节的规范管理。针对客户实名认证、商户准入、资金交易透明化等方面细化业务规则,并强化支付机构在保障资金交易及用户信息安全中的责任。

而从“资金流”入手的治本之策就是严格落实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以此切断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发展“资金池”的源头。

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谈到,行业呈现规范运营,利于提升港澳居民对移动支付产品的信赖程度,带动港澳地区移动支付发展,也可以通过竞合,开发和完善更多跨境移动支付产品。

第二,进一步对接三地身份认证和监管政策,扩大大湾区跨境移动支付应用。

目前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都在着力推动移动支付普及化和此领域的业务创新。港澳进入内地的跨境移动支付试点也拥有对接身份认证和监管政策的经验。

就此,林籽妍等在大湾区从事移动支付业务的企业创始人,以及三地的专家普遍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范围更大的跨境移动支付体系具备实践基础,可以尝试将试点中的合作机制延伸到其他常用的移动支付工具。并且通过扩大大湾区跨境移动支付应用,逐渐培养使用习惯,也可以促使港澳地区移动支付提速发展。

第三,使全部跨境移动支付进入监管认可的透明化清算体系,弥合监管漏洞。

在香港进入内地的跨境移动支付试点中,支付业务已经进入了银联或网联的转接清算网络,实现了透明化。未来可以尝试将此实践扩展至内地进入港澳的跨境移动支付领域,以此打破尚存的封闭式交易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认为,只要实现了跨境移动支付的清算透明化,粤港澳大湾区内资金跨境转移的风险就基本可控。这不仅能够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和用户权益,并且可以为未来东盟等地区的跨境、跨币种清算提供技术样本和解决范例。

声明:本站文章均为投稿与网络转载,五比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标有明确的来源信息。文章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五比零立场,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有涉及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五比零提供展示的品牌网站或旗舰店图片不随官方改版更新,仅供参考,以官方实际页面为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