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法实施迎多重利好 舆论期待尽快出台配套细则

2019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商法》正式实施,其中对个人代购、商家删差评刷好评、捆绑搭售、大数据杀熟、押金退还等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做出了规定。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微商代购野蛮生长时代结束,电商法将助力电商行业规范发展

从快速发展到规范提升,电商法作为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将使得电子商务领域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电商法出台之前,个人卖家无须进行工商登记,一直处于监管外围和“灰色地带”。伴随跨境电商发展,代购行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并滋生了许多乱象,偷漏税、假货泛滥、个人信息遭泄露、售后推卸责任等问题层出不穷。同时,个人代购行为存在监管难的问题,尤其是在朋友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指出,维权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微商无实体店、无营业执照、无信用担保、无第三方交易平台以及进入门槛低,缺乏完善的交易系统。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金瑞表示,电商法把微商代购以及电商平台管起来,并不是要给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产业“添堵”,而是为电商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从个人角度看,产品质量、购物体验、售后服务等方面一旦受到权益侵害,若是缺乏法律依据,消费者将难以维权;从社会角度看,某些电商渠道逃避税务、检疫等部门的管控,会对国家的税收、生物食品安全等造成严重危害。

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倪德锋表示,电商法的颁布实施从一个侧面表明了电子商务领域从快速发展向规范化发展的转变。它的实施可以解决一些案件的司法“困境”。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专家于波老师介绍,电商法的出台意味着国家面对电子商务的基本态度,以及对监管目的、监管方式、监管原则等内容的确立,这对保障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网民“孔德淇”说,毫无疑问,电商法将成为“中国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法制底线和科学标线,在规范准入、强化监管、传递信任、促进创新、开放共享等方面发挥作用。着眼到体量庞大的电商群体,在有法可依的环境下,能否实打实提升电商发展质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转变、从流量优先转变为质量优先,将决定他们在这场大考中的去留。

打击违法行为,舆论期待电商法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舆论期待电商法正式实施以后,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网民“vc_xxd”说,以后总算是有保障了。网民“小孟de梦”则表示,微商在朋友圈打着友情的名义卖假货的行为可耻。希望电商法实施后不仅让电商规范化,还能让假货无处遁形。

不得编造用户评价、商品搭售消费者要知情、不及时退还押金最高罚50万、禁止“大数据杀熟”和加强消费者人身安全保护等规定,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将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时有曝光的购买“水军”刷好评、OTA平台暗中搭售、退押金困难、视频网站等离用大数据“杀熟”、微商假货横行投诉无门等行为,都被电商法明令禁止。面对目前电子商务领域暴露出的许多具体问题,电商法不失为一剂“对症良药”。

前腾讯京东战略分析、电商分析专家李成东表示,此前许多所谓的“代购”实际上是靠卖假货赚钱的,真代购的利润比较微薄,而这些造假的“代购”仅仅把假货带出国再寄回国内,就能当正品来卖,今后他们的违法成本将大大提升,新电商法将对他们产生震慑作用。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师王云霞表示,电商法的出台在电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对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鼓励创新竞争、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针对“默认勾选”“删除差评”“大数据杀熟”等百姓网购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将规范电商发展。

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说,这几年是电商平台快速成长的时间,一方面电商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便利,另一方面电商也空前地导致买卖双方在技术和信息上的不对称。电商法明确规定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尤其是规定了平台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要符合法律规定,所有的数据和技术后台在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应该向监管部门备案,这一系列规定都非常重要。对买卖双方、用户和平台的整个技术和服务的提供方如何形成更公平更透明更可持续的一个良性循环,我觉得是电商法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代购圈谣言四起,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仍任重道远

中国消费者保护协会12月26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对于电商法这部保护网购爱好者的法律,仅有57.8%的受访者表示“知道”,42.2%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在知道的人群里,也仅有52.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

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四成人不知电商法”的后果不容小觑。一方面,不知道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就不懂得哪些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于是在遭遇网购陷阱时往往吃哑巴亏。另一方面,一些电商很可能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继续忽悠欺骗消费者,从而缺乏自觉贯彻落实电商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铃还须系铃人,破解这一问题也要从提高公众学法意识和创新法律宣传形式入手。对于消费者来说,要认识到主动学法用法,不仅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也有利于倒逼商家诚信守法经营。同时,电商法作为拥抱互联网、适应新时代的一部重要法律,电商法的普法宣传也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有关部门要抓住“两微一端”,通过微博、微信及新闻客户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宣传。最近,吉林四平警方在-微博推出的一系列小品普法短视频,让网友在轻松幽默的短剧中可以更加知法懂法,这种做法值得各地各部门借鉴推广,普法接地气,自然有人气。在电商法实施后,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并及时梳理典型案例,开展以案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严格执法是最有效的普法。当不良商家为虚假宣传、恶意刷单行为受到严惩,公众自然会明晰法律的边界,对于法律也会多一分信仰。

新电商法虽然没有对微商、个人代购的监管没有出具体细则,代购圈内却已流传了多个监管措施版本,比如“敏感字眼交易双方封号”“不能微信直接付款,需通过支付宝、银行转账”“朋友圈限流和降权”等。舆论希望对于这些谣言,相关部门能及时回应、澄清,并出台细则规定。

网民“舒心萍”说,希望电商人好好学习电商法。对于电商法的实施,相信众多从事电商经营的电商人未必都知晓电商法的内容和具体要求,这就需要从事电商经营的个人、企业,坐下来好好研读一下电商法的内容和具体规定,先给自己普普法,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才能不碰触法律红线。

监管多管齐下,打击“灵魂画师”等投机行为应态度坚决

值得注意的是,电商法实施后仍有一些从业者在四处寻觅法律漏洞。为了逃避对微商的识别监管,一些微商成为”灵魂画手“,用自己画得歪歪扭扭的图来替代商品照片,用拼音、“暗语”等在朋友圈发送商品信息,使得广大网民“笑疯了”。舆论认为,微商们对电商法这“花样百出”的应对,绝不是可以一笑了之的小事。

个人的“电子商务经营者”除了代购还有许多,包括“带货”主播、朋友圈微商、抖音卖货、在淘宝、微店、小程序等平台开设小店的个人卖家等等。专家认为,将这类用户纳入登记、纳税的范围,可能会对一些不法经营者进行打击,让网购更加规范地发展。逃过了支付上交易记录的审查,也不见得能躲过物流数据的监测。例如,若以微商代购非法盈利,必会频繁收发快递,相关数据联网可查,很难不露出马脚。

网民“朱丹”表示,这种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违反电商法相关规定。因此,应该积极采取具体措施,打击和治理非法代购等违法行为,一方面加强普法宣传,提升电商法的知晓度,引导代购商家进行登记和纳税,守法经营。另一方面,加强执法,对于一些投机取巧的代购者,应该依法严惩,不能让非法代购者心存侥幸。同时,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消费者积极监督举报,共同重建电商秩序,维护法治尊严和消费者权益。

配套政策应尽快跟上,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标准体系

部分法律人士和专家表示,电商法是进一步规范电商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未来仍需要执法、司法部门以良法促善治。电商法在实施后,仍需要关注和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衔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荆林波认为,在电商法的落实中,只有尽快出台分类具体、指向明确、尺度统一的实施细则,才能在电商法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提高可操作性。

此外,由于涉及电子商务领域,包括数据交换、证据固定等技术问题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举例介绍,例如电商法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要求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未来进一步提升审查能力,确保提供证件是真实的、可验证的就需要信息的顺畅交换。将来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开放相关数据,能够让平台经营者进行交叉验证,可以确保将虚假文件审核出来。

舆论认为,相关监管仍待细化,以微商、代购为例。电商法的出台表明,微商和代购不应该处在法外之地,但更多细则还需要部门规章和行政法规来调整。有不少微商表示,虽然得知新电商法已将微商和代购纳入监管范围,却不知下一步该如何做。有代购称“不知道去哪里注册登记,更不知道如何申报纳税、出具发票”,还有代购困惑自己究竟是否属于新电商法中的“电子商务经营者”。

声明:本站文章均为投稿与网络转载,五比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标有明确的来源信息。文章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五比零立场,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有涉及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五比零提供展示的品牌网站或旗舰店图片不随官方改版更新,仅供参考,以官方实际页面为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