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卖菜,巨头们的练兵场

互联网卖菜,巨头们的练兵场

互联网始终都是一个流量的买卖,这一点在最近火爆的互联网巨头卖菜的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互联网巨头深度参与的这场以卖菜为代表的新战役弥补了渠道下沉上的短板,最终所谓的下沉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三四线城市,不再仅仅只是五环之外,而是下沉到了我们生活的社区当中。

这是互联网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日渐深刻的表现,同样是互联网模式的流量思维进入到全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当互联网市场的角逐业已尘埃落定,我们看到在这个市场上的主要玩家早已不再是普通的创业公司,而是更多地开始出现了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以互联网卖菜为例,我们在这个新战场上不仅看到了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老牌电商平台,同样看到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冉冉升起的新星——拼多多和美团的身影。

从各大巨头对于卖菜业务的表现来看,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全力加持,从资本到运营,互联网巨头们倾尽全力投身于此。

卖菜业务之所以会吸引如此多的玩家投身其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互联网市场的流量竞争已经从增量竞争时代进入到了存量竞争时代,对于极度依赖流量的互联网模式来讲,以卖菜为切入点的渠道下沉无疑找到了流量汇聚的新大陆。

同以往的互联网模式仅仅只是做撮合和中介不同,卖菜业务面对的是C端用户,所以,这似乎注定了互联网卖菜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注定与众不同。

互联网卖菜,生来与众不同

其实,外界真正意识到卖菜业务是今年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一次采访当中提到的。

从那一次采访之后,我们便开始看到诸多与互联网卖菜相关的字眼。时至今日,以阿里、京东、美团、拼多多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旧势力几乎都开始投身到了互联网卖菜的战役里。

从表面上来看,所谓的互联网卖菜只不过是互联网巨头们进行的一场全新的流量战役,再加上互联网卖菜的主要参与者是互联网玩家,所以,人们便想当然地认为所谓的互联网卖菜并没有什么新奇,仅仅只是互联网巨头开启的一次全新的流量战争。

虽然互联网卖菜衍生于互联网,参与玩家同样以互联网玩家为主,但是,互联网卖菜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而是生来就与众不同。

同电商不同,互联网卖菜更多地具有新零售属性。新旧电商玩家的参与给人一种错觉,即所谓的互联网卖菜仅仅只是电商的变种,同以往我们看到的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等电商物种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持这样一种观点的人,仅仅只是看到了互联网卖菜的表面,而并未真正关注到互联网卖菜本身。事实上,所谓的互联网卖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商,而是具有更多的新零售功能和属性。

首先,互联网卖菜将新零售的S2B2C的模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随之出现的是以S2B为代表的全新的商业模式,经过数年的发展和进化之后,当下的S2B模式已经与当初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的S2B已经不再是经典意义上的S2B,而是更多地具备S2B2C的痕迹。

互联网卖菜,其实就是这种模式的直接实践。

它面对的是C端的直接用户,而大型的互联网巨头同样不再仅仅只是充当撮合和中介的角色,而是要真正参与到具体的流程和环节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它们更多地扮演的是一个大S的角色。

由此,一条从S到B再到C的完整的产业链条开始出现,S2B2C模式开始真正落地和实现。

其次,互联网卖菜有非常明显的人、货、场重构的特征。我们都知道,新零售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人、货、场三种元素的重构与再造。可以说,人、货、场三种元素的重构是新零售的核心。

互联网卖菜,作为一种全新的物种,具备较为明显的人、货、场重构的特点。

从场景上来看,以往人们卖菜的场景主要是以线下的菜市场为主,线上的场景很少,互联网卖菜模式出现之后,我们可以将线下和线上的场景进行结合,以更好地满足C端用户的需求。

从人上来看,互联网卖菜面对的用户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B端用户和C端用户,而是包含了线上和线下的商家,线上和线下的用户,并且这些商家和用户的角色在这个过程当中同样开始发生改变,不再是我们所认知的传统意义上的用户。

从货上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卖菜业务的“货”主要是商家手中的菜品,货物的来源在商家的手中,而当互联网卖菜业务出现之后,“货”开始从商家手中开始上溯到生产端,有望真正实现原产地直供。

因此,从人、货、场三种元素的重构来看,互联网卖菜同样具有非常浓重的新零售痕迹。

同经典的平台模式不同,互联网卖菜考验的是协同、综合作战的能力。按照经典的互联网模式,互联网玩家们仅仅只是做撮合和中介,在这个过程当中考验的是玩家们的营销和运营的能力,并不会过多地参与到行业的实际运行过程当中。互联网卖菜则完全不同。

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不仅仅要考验互联网玩家们的运营和营销能力,而且还考验玩家们的供应链能力、赋能的能力以及场景再造的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如果我们将传统意义上的平台模式看成是一个单兵团作战的话,那么,互联网卖菜则是一个多兵团协同战役。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滴滴在卖菜业务上不设上限的表态,美团在卖菜业务上的大手笔投入,拼多多在卖菜业务上的持续发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互联网卖菜,已经变成了互联网巨头们的“练兵场”。

同电商时代的下沉不同,互联网卖菜将下沉的概念实现了统一。在电商时代,我们所理解的渠道的下沉主要是以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这种大的层面上下沉为主要分水岭的。

一二线城市的流量和三四线城市的流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流量池,两者之间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接。

当互联网卖菜开始出现,一二线城市的流量和三四线城市的流量在互联网卖菜业务上实现了联接。

对于一二线城市的流量来讲,他们是直接的产品需求方,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流量来讲,他们更多的是产品的供给方。通过互联网卖菜业务,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流量实现了联接。

可能有人会说,一二线城市同样有供应方,三四线城市同样有需求方,但是,无论是如何划分,他们彼此之间都是通过互联网卖菜业务实现了高度对接。

可见,互联网卖菜虽然衍生于互联网模式本身,并且参与者主要是以互联网玩家为主,但是,它本身其实具有较为明显的独特性。

换句话说,互联网卖菜生而不同,认识到了这些不同,我们才能对互联网卖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样也会理解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对于互联网卖菜如此青睐。

遵循这样一种逻辑,我们同样可以窥探到未来互联网卖菜将会出现的新动向。

巨头频繁入局,互联网卖菜的方向在哪?

互联网巨头的频繁入局,最终带火了看似传统且老旧的卖菜业务。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互联网卖菜市场上少不了一场资本和流量大战。

然而,在互联网卖菜业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的时刻,我们或许应该更多地去思考未来互联网卖菜的未来和方向。

资本大战过后,互联网卖菜走向精细化的道路不可避免。尽管互联网卖菜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有较为浓重的新零售色彩,但是,我们始终都无法回避的是互联网卖菜业务其实依然是瞅准了它背后的流量红利。

对于攫取流量红利的方式和手段来讲,没有比直接进行一场资本大战更加切实且有效的方式了。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当互联网巨头在卖菜业务上的布局确定之后,一场资本大战将会不可避免。

同样,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资本大战仅仅只是暂时的,特别是在资本红利已经见顶的大背景下,衍生于互联网卖菜业务的资本大战将不会持续太久,后续,有关互联网卖菜的竞争将会更多地聚焦在精细化的方向上。

正如上文所讲的那样,未来的互联网卖菜将会更多地考验玩家们的综合、协同作战的能力,一场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路径已经比较清晰地展示出来。

互联网卖菜仅仅只是开始,未来还将衍生出更多业务类型。早前,笔者曾经说过,所有互联网时代的业务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这里所说的重新做一遍并不仅仅只是用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来做,而是更的地代表的是精细化地去做。

作为一个与人们的吃的需求息息相关的存在,互联网卖菜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衍生于互联网卖菜,我们还将会发掘出更多的业务类型。

如同上文所讲的那样,互联网卖菜将电商时代的渠道和流量下沉进行了联接,未来,这样一种联接还会在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吃穿住用行等诸多环节相互结合。

对于未来的互联网卖菜来讲,它将会更多地扮演一个排头兵和试验场的角色,从而衍生出更多的精细化运作的业务类型。

以互联网卖菜为肇始点,以新零售、新电商为母体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出现。

无论是新零售也好,新电商也罢,它们的底层逻辑其实都是告诉我们,不能再按照传统意义上的模式和逻辑运作了,互联网卖菜其实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随着互联网卖菜的冰山一角开始显现,我们还将会看到诸多与互联网卖菜类似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出现。

无论是哪种商业模式,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平台已经不再有效,以垂直、精细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由此,一场基于互联网模式为战场的全新进化将会拉开序幕,换句话说,一场互联网玩家们的自我革新,刮骨疗毒的新进化将会由此拉开序幕。

结语

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开始投身到卖菜的战役里,一场有关存量时代的流量大战无可避免。

虽然衍生于互联网卖菜的大战依然是流量战役,但是,这场战役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深度且深刻的变化。

认清互联网卖菜的本质,并且预判起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才能抓住互联网卖菜的精髓,并且真正在这场全新的战役当中占得先机。

声明:本站文章均为投稿与网络转载,五比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标有明确的来源信息。文章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五比零立场,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有涉及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五比零提供展示的品牌网站或旗舰店图片不随官方改版更新,仅供参考,以官方实际页面为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