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奶粉要不要享受“超国民待遇”?

跨境电商奶粉要不要享受“超国民待遇”?

当国产奶粉不断崛起,行业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论是外资还是国产,在品质和安全性上,早已不分伯仲,双方已经位于同一起跑线上。

传播学中有一个“噪音理论”:“噪音指的是在传送和接受的过程中,来自于非讯息来源所想要传达的任何外来讯息。”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李翠枝深受“噪音理论”之苦。她的建议被认为是在“限制中国消费者购买国外奶粉”、“人大代表以权谋私让企业获利”。

之所以给出这份议案,她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加强或者改善跨境电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品质量情况监管,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放心享用自己购买的产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跨境渠道购买婴幼儿奶粉,甚至有数据显示,跨境已占国内奶粉消费总量20%。在庞大消费背后,是跨境奶粉频出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它们所享有的“超国民待遇”,因此对它实行更严格的监管,本身正是出于行业公平竞争考虑。

01 “洋奶粉”不一定靠谱

宝妈们认为更放心的洋奶粉品牌,其实不一定是安全的。

央视的一档节目《消费主张》曾经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从淘宝、京东、天猫等主要渠道购买了来自19个品牌的1段婴儿配方奶粉,并交给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这19款奶粉均为原产国中销量领先的产品,检测机构以矿物质、维生素、污染物三项基础指标作为检测内容,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其中8款奶粉样品中的铁、锰、碘、硒实测值不符合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标准,样品不合格率高达42.1%,其中维生素检测不合格率达15.8%。

实际上,部分海外奶粉的产品质量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甚至连造假都不是新鲜事。

2017年3月,立陶宛查获1.8万盒仿冒爱他美德国版的假货,重量达11吨;2018年4月,西班牙查获8吨被指假冒国际品牌拟运向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2018年,广州海关破获一起价值1.68亿元的跨境电商走姿婴幼儿配方奶粉大案。

“跨境电商婴配粉”问题的频出,并非偶然,而有其必然性。据业内人士介绍,跨境电商的货物主要由电商企业统一国外采购、运输到国内保税区,然后根据消费者的网上订单进行商品打包,邮寄,并在邮寄前办理海关、检验检疫等通关手续。

而实际上,一方面,这一过程中的质量监管有待完善,另一方面,电商虽然是主导,但更多是扮演中介的角色,本身并不为产品质量把控并负责。

“目前我国的跨境电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的问题是监管制度还有待完善,监管力度不足,不能对跨境电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相关的备案、注册、检验等,所以质量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作为在乳业工作了20多年的质检人员,李翠枝正是看到了这一问题。

02 “超国民待遇”

眼下,跨境电商平台已经成为海外奶粉品牌进入中国的重要渠道之一。

根据《2018跨境进口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母婴品类已经成为跨境购第二大类目,其中婴幼儿奶粉更是其权重品类,一般占据主要跨境电商平台业务量的三成左右。在消费者需求和国际品牌的渠道战略两者并驱之下,2019年奶粉跨境购增势依旧强劲。

有分析显示,目前跨境购婴配粉大约有200亿元,至少占到了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20%的份额。

跨境购婴配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以及如此大的市场规模,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消费者天然对进口奶粉的推崇,另一方面是由于其“超国民待遇”,使得众多乳企,尤其是海外乳企纷纷加码跨境购市场。

2018年是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分水岭。这一年,奶粉新政《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全面实施,不管是进口奶粉还是国产奶粉,未取得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将不得在中国境内销售。

在配方注册制监管之下,国内的中小品牌和贴牌奶粉企业纷纷退出市场,许多国外奶粉品牌由于自身在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方面难以达到中国标准,也被挡在国门之外。

此时,只检疫、不检验、不进行配方注册的跨境电商规则却给还没拿下中国配方注册的乳企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据了解,跨境购奶粉不但规避了中国机关严格的配方注册审核,还规避了对生产工厂的加工现场审核,对产品的入境检验,对产品的月月抽检等。

与常规的进口渠道相比,这显然是一条更便利的销售通道,因此众多乳企,尤其是海外乳企纷纷加码“跨境购”。

仅2019年,有多家外资品牌借助跨境购推出多款新品,试图在跨境电商渠道抢占先机。

根据行业自媒体“奶粉圈”整理的一份资料显示,36家乳企118款跨境产品中,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奶粉即便在国内已经有不少通过注册制的产品,但仍然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引入新品以扩充品牌矩阵。

便利销售也好,浑水摸鱼也好,结果是有大批未取得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通过跨境购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不乏并不符合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标准的产品。

如李翠枝所说,跨境电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监管漏洞,使食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假冒伪劣商品与质量安全不合格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经由跨境电商销售提供了可乘之机。

03 “提倡公平竞争”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7年,我国进口婴幼儿奶粉数量从4万吨增长到29.6万吨,涨幅超过7倍。

在无数奶粉通过跨境购“轻松”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国内奶粉市场和众多品牌面临着严格监管,以及严格的质量监督。

2016年10月1日,《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发布,此后,对助推国内市场奶粉良性发展屡出重拳。

从2018年的《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到2019年发布的《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政策严厉监管倒逼行业自律,国内奶粉企业逐渐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2019年,国产奶粉抽检合格率已经高达99.79%,位居全球高水平,也是目前中国所有食品中合格率较高的产品。

2019年Q1季度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奶粉抽检结果

可以说,为了奶粉安全,乳企也好,都下了大工夫。曾经,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让奶粉企业大浪淘沙,终结了国内市场2000多个婴幼儿奶粉品牌的乱象,并开启了质量重建。

截至2020年4月7日,全球仅有439个系列1293个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通过了我国市场监管总局的注册批准,配方分别归属于166家生产工厂,其中境内工厂115家,共有配方980个;境外工厂51家,共有配方313个。

一位外资奶粉品牌销售告诉《一点财经》:“实际上,现在中国乳品企业在设备和硬件上都要高于国外,甚至在安全标准方面已经是世界主梯队,中国的国产奶粉实际上进入了历史上安全的时期。”

而当前,借助跨境电商流入中国市场的奶粉,却没有受到如此严格的监管,这对这些走正规监管渠道,实现质量重建的乳企来说,是不公平的。

“跨境电商,没人监管,这个是主要的。提倡公平竞争,但要合理合法合规。”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他看来,配方注册的代价太大反而没得到应有的市场,获得应有的市场便利。

当然,这也是出于更良性产品竞争的考虑。CBNData 2019年发布的《2018跨境进口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跨境电商投诉举报数量增长迅速,奶粉(含牛奶)居投诉举报总量较多,投诉主要集中在质量、包装、真假、广告宣传等方面。

04 结语

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监管不容儿戏。“奶粉质量是‘天大的事’,不能有一丝大意,不能出一点问题。” 李翠枝深深明白这一道理。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与现行法规日渐完善,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从市场驱动转向技术驱动,配方注册与安全生产成为本土奶粉企业打造自身品牌名誉的核心竞争力,也只有这样的发展路径将会引领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进一步产业复兴。

当国产奶粉不断崛起,行业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论是外资还是国产,在品质和安全性上,早已不分伯仲,双方已经位于同一起跑线上。

此时,给国产婴幼儿奶粉品牌和进口品牌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当是监管政策应有之义。

声明:本站文章均为投稿与网络转载,五比零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标有明确的来源信息。文章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五比零立场,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有涉及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五比零提供展示的品牌网站或旗舰店图片不随官方改版更新,仅供参考,以官方实际页面为准!
Top